【专业介绍】汉语言文学专业 |
一、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湖南省一流重点建设专业,现当代文学为重点建设学科、特色优势学科。有校级优秀教团队1个,即现当代文学;校级精品课程2门,即现当代文学、古代文学;拥有国家级、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个和校级平台8个。有图书资料2500多册,拥有文秘实训室、语音室、影视文学鉴赏室、图形工作站、摄影摄像棚、文秘情景模拟室等6个实训室,仪器设备及专业软件价值150万余元。专业特色优势体现在:(1)传承传统文化,培养具有“厚度”“深度”“温度”的中文人。开设“双百”课程、中国文化通论等通识课程,强化经典学习与文化熏陶,培养具有厚实的文史底蕴、思想深邃、富有人文情怀的中文人。(2)对接学校定位,教学、科研、育人彰显“城市色彩”。依据学校办学定位,开设了《城市文化概论》《都市文学鉴赏》等特色课程;学科方向有城市文化、城市美学、城市女性等;人才培养面向现代城市发展。 二、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,其中教授8人,博士18人,博士比达60%以上。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4人,省121人才工程3人,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名,省级教学能手1名,双师型教师8人,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名,区人大代表1名,校师德标兵与师德先进个人6人,校级优秀教师2人,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。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,省社科成果奖一项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,教育部等部级项目9项,省级项目26项;出版专著14部,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,其中年均CSSCI论文10篇。
三、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汉语言学、中国文学、秘书(含档案)学和教育学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具备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、研究、文秘工作、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,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能够在中文教育、文秘档案工作领域和国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担负文化、宣传、文秘档案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 四、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专业培养,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 1、政治思想素质:培养本专业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热爱祖国,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、乐于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。 2、文化素质:具有本专业以外的社会、自然的有关科学知识和修养(在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学习),了解国家的法律、法规和有关政策,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。 3、业务素质: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文艺观、语言文字观,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,秘书学(含档案学)基础知识,熟悉心理学、教育学、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;了解文化宣传、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有关知识,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、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。 4.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、自我提高,独立自主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,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,并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新的研究成果,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。 5.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公关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;掌握资料收集、文献查阅、社会调查、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。 6.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,具有听、说、读、写的基本能力,达到国家四级水平;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计算机进行图文处理的能力。 7、具有健康的体魄,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;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;具有较强的沟通、协调能力和适应本专业工作的吃苦耐劳精神。 五、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六、主要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分三大群体,即公共基础课群,专业基础课群,专业方向课群。 专业方向及专业基础的主要课程:现代汉语、古代汉语、写作、语言学概论、文学概论、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现代文学、中国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、秘书学、档案学、办公自动化、教育学、心理学等等(因专业方向的不同,对上述的主干课程会各有取舍或偏重)。
七、主要实践性环节 主要有教育实习、文秘实习、教育见习、文秘见习、社会见习(包括社会调查)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撰写等。
八、专业的主要实(验)践 教育实践、文秘实践、语音学实践、社会工作实践、科学研究实践等
九、学制 四年
十、学位 文学学士 |